11月3日,福沃药业荣登“深圳创新企业100强”榜单。
本次评选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指导下,由《时代商家》杂志社、读创APP以及深圳市时代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旨在制定创新企业的评价标准,挖掘创新潜能,汇集创新经验,突显创新能量,用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掀起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浪潮,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推动深圳企业跨进新时代的新征程。在鼓励及表彰创新企业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此次获评的企业,既有平安、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也有大疆、大族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福沃药业作为创新药研发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入选榜单。
43年来,深圳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创新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和代表深圳的特区精神。组委会表示,深圳的企业正积极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重塑具有竞争性优势的资源,肩负起“双区建设”历史重任。深圳企业家们的敢闯敢试,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组成力量;深圳企业家们的开拓创新,推动这座城市走上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凝聚起了这座城市崇尚创新创业的正能量。
9月29日,福沃药业FWD1509项目Ia期临床研究第一例受试者成功入组,顺利完成首次给药。该研究是一项在携带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开展的开放性Ia期研究,主要评估FWD1509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肿瘤活性。该研究全国的主要研究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专家陆舜教授。同时参与该研究的研究中心还包括湖南省肿瘤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
FWD1509是福沃药业新药研发管线中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项目,于2021年1月7日获得美国FDA的临床试验申报(IND)许可,并于2021年5月31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通知书编号: 2021LP00791、2021LP00792、2021LP00793),FWD1509 符合药品注册相关法规要求,同意开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
这是FWD1509首次人体临床研究。FWD1509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EGFR不可逆抑制剂,可强效抑制各类EGFR exon20插入突变,并且对EGFR常见突变(19外显子缺失突变、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和耐药突变(T790M)均有较强抑制活性,同时对野生型EGFR抑制活性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治疗窗口。另外,FWD1509能够高效地透过血脑屏障(BBB),进而为治疗EGFR突变型NSCLC的脑转移提供了可能性。在临床前研究中,FWD1509可抑制多种EGFR exon20插入突变的肺癌细胞的增殖,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抗肿瘤疗效及低遗传毒性,是非常富有潜力的新一代EGFR TKI。
福沃药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朱程刚博士表示:
“EGFR exon20插入突变约占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突变的10%左右,具有极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FWD1509通过与各EGFR突变型(包括exon20插入突变)的共价结合,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感谢研究者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我们在短时间内达成了项目启动,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用药;我们相信FWD1509在中国临床试验的开展将会使得更多携带EGFR突变(尤其是 exon20插入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期待FWD1509在临床研究中取得更多更好的进展,为临床医生带来更多治疗选择,早日惠及患者。”
36氪出海获悉,国际创新药物研发公司福沃药业于⽇前完成了近亿元⼈民币的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药仙瞳新药基⾦领投,现有股东及关联⽅跟投。据悉,本轮新筹得的资⾦将主要⽤于三个⽅⾯:⼀是公司第四代⾮⼩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 FWD1509 已启动的中美Ⅰ期临床研究;⼆是多个抗肿瘤研发管线(包括第三代口服 SERD)的 IND 申报和其他早期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三是上海研发中⼼的建设以及研发管理团队的扩充。
深圳福沃药业成⽴于2017年,是⼀家致⼒于国际创新药物研发的国家⾼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针对肿瘤和⾃⾝免疫疾病。谈及创业经历,福沃药业联合创始⼈兼 CEO 徐良亮博⼠回忆称,他与另⼀位创始⼈朱程刚博⼠是⼤学同窗,曾⼀起就读于清华⼤学的⽣物科学与技术系(现⽣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后,朱博⼠远赴美国求学,留学期间研究的课题⽅向便是创新药。博⼠毕业后,朱博⼠先后进⼊了诺华(Novartis)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两家跨国药企。⽽徐博⼠则在取得了清华⼤学的博⼠学位后,进⼊中国科学院⼴州⽣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作,任职期间,徐博⼠通过 GIBH 内部建⽴的创新药平台,也接触到了创新药研发⼯作。
近年来,为了促进中国创新药赛道的发展,使中国企业的药物研发能⼒能够达到国际⽔准,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激励政策,并简化了审批流程,再加上如药明康德等药物研发机构(CRO,CDMO)的蓬勃发展,从⽽吸引了⼤批药物研发领域的专业⼈才回流。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两位创始⼈意识到了当时的创新药赛道中所存在的机遇,于是便成⽴了福沃药业。
发展⾄今,福沃药业已经拥有了⾃有的临床前药物发现平台和研发中⼼,并组建了⼀⽀20余⼈的研发团队(该团队明年预计会扩充到50-60⼈)。此外,公司还与药明康德达成合作,合作开展包括 CMC、处⽅⼯艺、药理、药代和毒理等⽅⾯的研究。
产品⽅⾯,福沃药业的管线以肿瘤和⾃⾝免疫疾病为主,旗下拥有第四代肺癌靶向治疗药物 FWD1509、⽤于治疗乳腺癌的第三代口服特异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 FWD1802,以及针对重症哮喘和特应性⽪炎两种⾃体免疫疾病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FWB1313 等等。其中,针对⾮⼩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 FWD1509 是福沃药业的主打产品,该药针对的靶点是表⽪⽣长因⼦受体 EGFR,靶点⾮常成熟,但该药所针对的⼀类未被满⾜临床需求的第20外显⼦插⼊突变,⽬前在中美都没有获批的靶向药,因此市场潜⼒可观。
从产品布局策略来看,福沃药业除了着重考量临床需求端外,在失败率极⾼的创新药市场,公司在布局产品时也会选择成熟的管线和靶点。关于这⼀点,福沃药业联合创始⼈兼 CSO 朱程刚博⼠称,对于⼀款 First In Class(即⾸次上市)的药品来说,失败率甚⾄可以⾼达80-90%。因此,作为⼀家初创企业,福沃药业在现阶段选择产品时,会尽量选择成熟的靶点。在选择成熟靶点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些临床未被满⾜的适应症,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突破。此外,盈利⽅⾯,公司⽬前暂未实现盈利。但从盈利模式来看,公司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的对外授权,以及未来将产品上市并实现终端销售的⽅式来获得盈利。
如今,国际化已然成为了⼀种趋势,对于中国的医药行业来说,也经历了从世界上最⼤的原料药供应国,到仿制药在海外市场成功上市,再到创新药在国际市场 “零突破”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业将触⾓伸向了海外市场,⽽作为占据了全球三分之⼀医疗市场的美国则成为了许多企业出海的第⼀站,福沃药业也不例外。
关于福沃药业的国际化布局,据朱博⼠介绍,福沃药业的所有创新药管线都在做全球布局。在产品的出海⽅⾯,公司已经进⼊临床的⾮⼩细胞肺癌靶向药物在中国和美国同步开展临床试验,以期今后创新药产品在中国和美国分别独⽴获批上市。此外,公司在⾃主知识产权保护⽅⾯进⾏了布局,⽬前已经申请了多项 PCT 专利,后续也会陆续在美国、欧洲、⽇韩、澳洲等⼏个主要的医药市场进⾏落地。
谈及未来,创始⼈们表⽰,国内⽅⾯,福沃药业旗下所有的核⼼管线将继续以⾃主研发,临床⾃主推进为主。⽽海外业务⽅⾯,公司将主导临床推进,后续阶段会选择商业权利转让或者合作开发。此外,福沃药业也正在为上市做准备。
2019年04月22日/NeoImmuneTech是一家专注于开发T细胞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Hyleukin-7(rhIL-7-hyFc, NT-I7)孤儿药资格,这是一种T细胞放大器,开发用于特发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症(ICL)的治疗。Hyleukin-7也于2017年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了孤儿药资格,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ICL孤儿药资格的药物。
ICL最初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于1992年定义,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者在没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任何其他免疫缺陷原因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偏低。
NeoImmuneTech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Ngocdiep Le博士表示,“ICL患者经常遭受严重和反复的机会性感染,并有发展成某些类型癌症的高风险。目前,还没有专门治疗ICL的药物。因此,ICL患者对增加CD4+T细胞的疗法有着非常高的医疗需求。我们很高兴Hyleukin-7作为ICL创新性和变革性疗法的潜力得到了FDA的认可,并期待在该患者群体中进行临床试验。”
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I期研究以及在癌症患者开展的多次持续剂量递增研究中,Hyleukin-7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安全特征,并使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增加。目前,NeoImmuneTech公司也正在积极开展和规划多个概念验证临床研究,将Hyleukin-7开发作为启动其他免疫肿瘤学药物(IO)的药物。
Hyleukin-7是一种新型免疫肿瘤学制剂,这是一种T细胞生长因子,由工程化白细胞介素-7(IL-7)分子共价连接的同二聚体组成,并与专有的长效平台hyFc进行融合。IL-7是T细胞稳态的一个重要因子,可以增加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性。Hyleukin-7在癌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增强和恢复持续的T细胞免疫,从而为免疫肿瘤学(IO)组合策略提供独特的机会。
Hyleukin-7作用机制(图片来源:Bioon公司)
Hyleukin-7的顶端是其效应部分,是稳定形式的IL-7。IL-7作为一种治疗性蛋白,结构稳定性差并且生产效率低,这是阻碍商业化的内在技术障碍。利用先进的蛋白质工程技术,NeoImmuneTech公司创造了一种稳定、更有效的IL-7形式。Hyleukin-7的底端基于hyFc平台技术,将工程化IL-7与作为非细胞溶解和非免疫原性载体的IgD和IgG4 Fc片段杂交,构建出一种长效融合蛋白。hyFc技术能够延长半衰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候选药物的生物活性损失,防止ADCC和CDC反应产生的细胞杀伤效应。
Hyleukin-7是一种以IL-7为基础的T细胞生长因子,旨在作为一种稳定、持久的因子,在T细胞产生的多个水平上,促进T细胞的产生、成熟、扩张、运输、功能和生存,最终目标是诱导持久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Hyleukin-7旨在增加新生和记忆T细胞的数量,增强T细胞的功能性,还可扩大T细胞受体(TCR)的多样性,从而使T细胞对压显性表位产生反应。此外,Hyleukin-7还能通过增加归巢趋化因子活性和对抗各种抑制网络,增强T细胞归巢和对肿瘤的浸润。
目前,Hyleukin-7正被开发作为一种“IO enabling”疗法,利用T细胞免疫与当前的癌症疗法联用,如抗PD-(L)1药物或化疗/放疗以及下一代IO疗法,利用T细胞免疫。(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处:FDA Grants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Status to NeoImmuneTech’s Hyleukin-7 for Idiopathic CD4+ Lymphocytopenia Treatment
1. FDA Grants Orphan Drug Designation Status to NeoImmuneTech’s Hyleukin-7 for Idiopathic CD4+ Lymphocytopenia Treatment. http://neoimmunetech.com/board/list.html?Ncode=b1. Accessed April 22th, 2019.
2. 新型T细胞疗法!Hyleukin-7(长效二聚IL-7)多水平作用T细胞成熟,为癌症免疫疗法架桥铺路,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37146.html. Accessed April 22, 2019.
大多数CAR-T细胞疗法需要靶向癌细胞特异性抗原。现在,有一种新的方法靶向肿瘤周围的环境,这种方法源自由羊驼、骆驼和美洲驼自然产生的“纳米抗体”。在小鼠模型中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地抑制了黑色素瘤和结肠癌,此为目前无法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实体瘤。
Bryson和Sanchez,两只产生“纳米抗体”的羊驼。这些“纳米抗体”可以帮助极具前景的CAR-T细胞疗法杀死实体肿瘤。(图片来源:波士顿儿童医院提供)
1989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的两名本科生在检测骆驼的冷冻血清时,偶然发现了一种未知的抗体。它是人类抗体的微型化版本,只由两条重链组成,而不是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他们最终的报告表示,抗体的存在不仅在骆驼身上得到了证实,在大羊驼和羊驼身上也得到了证实。
30年后的本周的PNAS杂志上,波士顿儿童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表明,这些迷你抗体进一步缩小可以创造所谓的纳米抗体,可能有助于解决癌症领域的问题:使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肿瘤中发挥作用。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更好地攻击癌细胞,这对血液肿瘤显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例如,Dana-Farber /波士顿儿童癌症和血液疾病中心目前正在使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但CAR-T细胞消除实体瘤仍面临巨大挑战,在实体肿瘤上很难找到可以作为安全靶标的肿瘤特异性蛋白质。同时,实体肿瘤也受到细胞外基质的保护,细胞外基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支持网络,起着屏障的作用,同时免疫抑制分子也能削弱T细胞的攻击。
重新思考CAR-T细胞
二十年来,抗体专利基本上都被比利时掌握。但专利于2013年到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波士顿儿童和PNAS研究的高级研究员、分子医学项目的免疫学家Hidde Ploegh博士表示:“许多人了解到这个领域并开始认识到纳米抗体的独特性质。”
一个有用的特性是他们增强了定位能力。波士顿儿童医院的Ploegh和他的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的Noo Jalikhani博士和 Richard Hynes博士合作,已经利用纳米体携带显像剂,可以实现转移性癌症的精确可视化。
Hynes团队将纳米体瞄准肿瘤的细胞外基质(ECM)即癌细胞周围的环境,而不是针对癌细胞本身。这种标记物在许多肿瘤中很常见,但通常不会出现在正常细胞上。Ploegh表示:“我们的实验室和Hynes实验室是少数几个积极研究这种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方法的实验室之一,大多数实验室都在寻找肿瘤特异性抗原。”
靶向肿瘤微环境
Ploegh及其团队瞄准了肿瘤难以治疗的因素,将这个想法用于CAR-T细胞疗法。
他们创造的CAR-T细胞布满了纳米体,这些纳米体可以识别肿瘤环境中的特定蛋白质,并携带信号来指示它们杀死任何与之结合的细胞。其中一种蛋白质EIIIB是纤连蛋白的变体,它只存在于新形成的血管中,这些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另一种是PD-L1,一种免疫抑制蛋白,大多数癌症用它来抑制接近的T细胞。
生物化学家、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博士、Ploegh的合作伙伴和论文的合着者Jessica Ingram,她将开车到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从两只羊驼Bryson和Sanchez的身上收集T细胞,给它们注射感兴趣的抗原并收集血液,在波士顿进一步加工以产生微型抗体。
治疗黑色素瘤和结肠癌
在两个独立的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和一个结肠腺癌小鼠模型中进行了测试,基于纳米体的CAR-T细胞杀死了肿瘤细胞,显著减缓肿瘤生长,提高了动物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Ploegh认为工程化的T细胞通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它们对肿瘤组织造成损害,这往往会刺激炎症免疫反应。靶向EIIIB可能以一种减少肿瘤血液供应的方式损害血管,同时使它们对癌症药物更具渗透性。
Ploegh表示:“如果你破坏了局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血管渗漏,那么将可能会改善其他更难进入的东西的输送,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看作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未来发展方向
Ploegh认为他的团队的方法可能对许多实体肿瘤有用。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在胰腺癌和胆管癌模型中测试基于纳米抗体的CAR-T细胞,胆管癌是英格拉姆于2018年去世的胆管癌。Ploegh说,技术本身可以进一步发展。
Ploegh说:“纳米抗体可能携带一种细胞因子来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杀死肿瘤的毒性分子和近距离照射肿瘤的放射性同位素,CAR-T细胞是攻破城门的先锋部队,其他元素在之后完成各自的“使命”。理论上,你可以为一个T细胞装备多个嵌合抗原受体,并达到更高的精度,这是我们想要的追求的目标。”
Yushu Joy Xie是波士顿儿童细胞与分子医学项目和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研究所的研究生,也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支持者包括Lustgarten基金会,国家科学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胃肠病学会,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防部和国家癌症研究所。
参考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4/190411154726.htm
深圳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七路19号B座406室
上海地址:浦东新区海阳西路555号前滩中心1706